學學成語

網站佈景


(共 10 個樣板佈景)
ˋ ㄊㄠ ˊ ㄕㄚ    ㄙㄢ    ˋ
春秋時齊相晏嬰向景公獻計以二桃賜公孫接、田開疆、古冶子三勇士,令其論功領賞,欲其自相殘殺以除後患。後三人因此而自殺。典出晏子春秋˙內篇˙諫下。後比喻運用計謀殺人。三國˙蜀˙諸葛亮˙梁甫吟:一朝被讒言,二桃殺三士。唐˙李白˙懼讒詩:二桃殺三士,詎假劍如霜。
ㄆㄛ ˋ ㄎㄡ ˇ ㄉㄚ ˋ ㄇㄚ ˋ
以惡言大聲咒罵。官場現形記˙第十回:茶房未及開口,那女人已經破口大罵起來。
ㄘㄜ ˋ ㄇㄨ ˋ ˊ ˋ
斜眼看人。形容敬畏或鄙視。戰國策˙秦策一:妻側目而視,傾耳而聽。紅樓夢˙第二回:雖才幹優長,未免有貪酷之弊,且又恃才侮上,那些官員皆側目而視。
ㄧㄣ    ㄐㄧㄢ ˋ ㄅㄨ ˋ ㄩㄢ ˇ
殷人滅夏,近在眼前,殷的子孫引以為戒,今則周人滅殷,殷之亡周人更應引以為戒。語本詩經˙大雅˙蕩:殷鑒不遠,夏后之世。後比喻前人的教訓近在眼前。晉書˙卷一○二˙劉聰載記:昔齊桓公任易牙而亂,孝懷委黃皓而滅,此皆覆車於前,殷鑒不遠。
ㄓㄨㄥ ˋ ㄑㄧㄥ ˊ ˋ ㄐㄩ ˇ
眾人用力托住,容易將重物舉起。比喻大家的力量集合起來,容易把事情做好。歧路燈˙第七十八回:咱商量個眾擎易舉,合街上多斗幾吊錢,趁譚宅這椿喜事,唱三天。兒女英雄傳˙第十三回:現在我們大家替他打算,眾擎易舉,已有個數成數了。
ˋ ㄨㄟ ˋ ㄕㄣ    ㄔㄤ ˊ
意境趣味含蓄深刻,耐人尋味。宋˙朱熹˙論語序說:程子曰:頤自十七、八讀論語,當時已曉文義。讀之愈久,但覺意味深長。亦作意義深長。
ㄅㄧ ˇ ㄗㄡ ˇ ㄌㄨㄥ ˊ ㄕㄜ ˊ
形容書法十分優美熟練。宋˙石孝友˙滿庭芳˙上張紫微詞:筆走龍蛇,詞傾河漢,妙年德藝雙成。初刻拍案驚奇˙卷二十:吳江有個秀才蕭王賓,胸藏錦繡,筆走龍蛇。
ˊ ㄈㄥ    ㄑㄧ ˇ ㄌㄤ ˋ
比喻無端生事。明˙楊柔勝˙玉環記˙第十五齣:富童兒之言,慣會無風起浪,如何聽得。亦作無風生浪。
ㄒㄧ ˊ ˇ ㄨㄟ ˊ ㄔㄤ ˊ
養成習慣後,便成為常規。魏書˙卷十八˙太武五王傳˙臨淮王譚傳:將相多尚公主,王侯亦娶后族,故無妾媵,習以為常。儒林外史˙第四十八回:話說余大先生在虞府坐館,早去晚歸,習以為常。
ㄧㄡ ˇ ㄧㄢ ˇ ㄅㄨ ˋ ˋ ㄊㄞ ˋ ㄕㄢ   
比喻不知禮敬或認不出權貴者。水滸傳˙第二回:師父如此高強,必是個教頭,小兒
ㄘㄥ ˊ ㄐㄧㄥ    ㄘㄤ    ㄏㄞ ˇ
曾經觀過浩瀚無邊的大海,河水便顯得微不足道。語本孟子˙盡心上:故觀於海者難為水,游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。比喻見識廣博,經驗豐富,眼界開闊,對平常事物便覺微渺不足為奇。兒女英雄傳˙第三十一回:一時便覺那香氣味,有些鑽鼻刺腦。請教,一個曾經滄海的十三妹,這些個頑意兒,可有個不在行的?
ˊ ㄅㄨ ˋ ㄎㄜ ˇ ㄐㄧ ˊ
語出論語˙公冶長:甯武子邦有道則知,邦無道則愚。其知可及也,其愚不可及也。讚美人裝愚作痴的涵養功夫非常人所能及。三國志˙卷十˙魏書˙荀攸傳:公達外愚內智,外怯內勇,外弱內彊,不伐善,無施勞,智可及,愚不可及。今多譏罵人愚笨到了極點。如:他誤信誇大不實的成藥廣告,非但花錢傷身,甚至危及性命,真是愚不可及啊!
ㄨㄟ ˊ ㄇㄧㄥ ˋ ˋ ㄊㄧㄥ   
絕對服從命令,不敢違抗。左傳˙宣公十二年:鄭伯肉袒牽羊以逆,曰:孤不天,不能事君,使君懷怒,以及敝邑,孤之罪也。敢不唯命是聽。亦作惟命是聽。
ㄑㄧㄣ ˊ ㄐㄧㄥ ˋ ㄍㄠ    ㄒㄩㄢ ˊ
秦鏡,明鏡。能分辨是非、善惡。見秦鏡條。秦鏡高懸比喻官吏執法嚴明,判案公正,或辦事明察秋毫,公正無私。亦作明鏡高懸。
ㄅㄟ ˋ ㄔㄥ ˊ ㄐㄧㄝ ˋ   
與敵人決一死戰。左傳˙成公二年:請收合餘燼,背城借一。宋蘇軾˙景純復以二篇。
ㄅㄧ ˋ ㄌㄨ ˋ ㄌㄢ ˊ ㄌㄩ ˇ
篳路,以荊竹編製的柴車。篳路藍縷指駕柴車,穿破衣,以開闢山林。語出左傳˙宣公十二年:訓之以若敖﹑蚡冒篳路藍縷,以啟山林。孔穎達˙正義:以荊竹織門謂之篳門,則篳路亦以荊竹編車,故謂篳路為柴車。方言云:楚謂凡人貧,衣破醜敝為藍縷。藍縷謂敝衣也。後比喻創造事業的艱苦。連橫˙臺灣通史序:夫臺灣固海上之荒島爾!篳路藍縷,以啟山林,至於今是賴。亦作蓽路藍縷﹑蓽露藍簍﹑篳路襤褸。
ㄆㄥ ˇ ㄈㄨ ˋ ㄉㄚ ˋ ㄒㄧㄠ ˋ
大笑時用手捧著肚子。語出史記˙卷一二七˙日者傳:司馬季主捧腹大笑曰:觀大夫類有道術者,今何言之陋也,何辭之野也!
ㄇㄧㄝ ˋ ˇ ㄓㄠ    ˊ
等消滅了敵人再吃早飯。指急欲破敵。左傳˙成公二年:齊侯曰:余姑翦滅此而朝食。不介馬而馳之。明史˙卷一六九˙王直傳:陛下宵衣旰食,徵天下兵,與群臣兆姓同心僇力,期滅此朝食以雪不共戴天之恥。
ㄉㄠ ˋ ˊ ㄊㄞ ˋ   
泰阿,寶劍。倒持泰阿指手持泰阿劍刃,以柄向人。比喻授人以權,自己反受傷害。漢書˙卷六十七˙梅福傳:孔子曰: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至秦則不然,張誹謗之罔,以為漢驅除,倒持泰阿,授楚其柄。亦作泰阿倒持。
ㄅㄟ ˋ ㄖㄨ ˋ ㄅㄟ ˋ ㄔㄨ   
以不正當手段得來的財物,又被人巧奪或胡亂花掉。語本禮記˙大學:貨悖而入者,亦悖而出。亦可比喻做出背理的行為,自然有背理的報應。清˙紀昀˙閱微草堂筆記˙卷十四˙槐西雜志四:神以為悖入悖出,自作之愆。殺人人殺,相酬之道,置不為理也。
新增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