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學成語

網站佈景


(共 10 個樣板佈景)
ㄩㄥ ˇ ㄔㄨㄟ ˊ ㄅㄨ ˋ ㄒㄧㄡ ˇ
永遠流傳而不磨滅。封神演義˙第七十四回:小將軍丹心忠義,為國捐軀,青史簡篇,永垂不朽。亦作永傳不朽、永存不朽。
ㄙㄨㄟ ˊ ㄅㄛ    ㄓㄨ ˊ ㄌㄧㄡ ˊ
順著水流而行。如:小船隨波逐流而下。亦用以比喻人沒有確定的方向和目標,只依從環境、潮流而行動。隋唐演義˙第三十二回:我看將軍容貌、氣度非常,何苦隨波逐流,與這般虐民的權奸為伍?亦作逐浪隨波、隨波漂流、隨波逐浪、隨波逐塵。
ㄔㄨ    ㄖㄣ ˊ ㄊㄡ ˊ ㄉㄧ ˋ
讓他高出一頭。語本宋˙歐陽修˙與梅聖俞書:讀軾書,不覺汗出。快哉,快哉!老夫當避路,放他出一頭地也。後指超越他人,獨露頭角。明˙陸采˙懷香記˙第三十七齣:書生俊傑真天縱,出人頭地建奇功。喻世明言˙卷三十˙明悟禪師趕五戒:勉強送他學堂攻書,資性聰明,過目不忘,吟詩作賦,無不出人頭地。
ㄅㄠ ˋ ㄊㄧㄠ ˋ ㄖㄨ ˊ ㄌㄟ ˊ
形容人急怒的樣子。儒林外史˙第五十四回:賣人參的聽了,啞叭夢見媽,說不出的苦,急的暴跳如雷。
ㄎㄜ ˋ ㄑㄧㄣ ˊ ㄎㄜ ˋ ㄐㄧㄢ ˇ
語本書經˙大禹謨:克勤于邦,克儉于家。指既能勤勞又能節儉。舊唐書˙卷一八○˙張允伸傳:允伸領鎮凡二十三年,克勤克儉,比歲豐登。樂府詩集˙卷十二˙郊廟歌辭十二˙梁太廟樂舞辭˙撒豆:籩豆斯撒,禮容有章。克勤克儉,無怠無荒。亦作克儉克勤。
ㄇㄧㄥ ˊ ㄈㄨ ˋ ㄑㄧ ˊ ˊ
名聲或名稱與實際相符合。清史稿˙卷四○五˙呂賢其傳:賢基品行端正,居官忠直,名副其實,即報可。歧路燈˙第九十回:就是那禮部門口有名的,也要名副其實。亦作名符其實。
ㄧㄡ    ㄖㄡ ˊ ㄍㄨㄚ ˇ ㄉㄨㄢ ˋ
行事猶豫不決,不能當機立斷。官場現形記˙第十二回:這位胡統領最是膽小,凡百事情,優柔寡斷。
ㄐㄧ    ㄑㄩㄢ ˇ ㄅㄨ ˋ ㄋㄧㄥ ˊ
連雞與狗都不得安寧。比喻被嚴重的騷擾。野叟曝言˙第十二回:攪得村裡人家,雞犬不寧,夜裡都是擔驚受怕,睡不著的!孽海花˙第五回:朝一個封奏,晚一個密摺,鬧得雞犬不寧。
ㄨㄢ ˋ ˋ ㄙㄤ ˋ ˋ
語出書經˙旅獒:玩人喪德,玩物喪志。玩物喪志指一味玩賞無益的器物,因而消磨人的壯志。清史稿˙卷三○六˙李慎修傳:歷舉前代利害,並言錢值將騰貴,窮極其弊。上元夜,賜諸王大臣觀煙火,慎修上疏諫,以為玩物喪志。
ㄏㄤ ˋ ㄒㄧㄝ ˋ    ㄑㄧ ˋ
沆瀣,夜間的水氣。唐時崔沆為主考官,錄取了崔瀣,人們因此笑稱:座主門生,沆瀣一氣。見宋˙錢易˙南部新書戊。比喻氣味相投,後多用於貶義。孽海花˙第三十四回:皓冬的敏銳活潑,和勝佛的豪邁靈警,兩雄相遇,尤其沆瀣一氣。
ㄅㄠ ˋ ㄊㄡ ˊ ㄕㄨ ˇ ㄘㄨㄢ ˋ
形容像鼠懼人一般,狼狽逃走的樣子。見奉頭鼠竄條。宋˙蘇軾˙擬侯公說項羽辭:夫陸賈天下之辯士,吾前日遣之,智窮辭屈,抱頭鼠竄,顛狽而歸,僅以身免。儒林外史˙第八回:次年,寧王統兵破了南贛官軍,百姓開了城門,抱頭鼠竄,四散亂走。
ˋ ˇ ㄌㄟ ˋ ㄐㄩ ˋ
原指性質相近的東西常聚集在一起。語本易經˙繫辭上:方以類聚,物以群分,吉凶生矣。後多比喻壞人互相勾結。醒世恆言˙卷十七˙張孝基陳留認舅:自古道:物以類聚。過遷性喜游蕩,就有一班浮浪子弟引誘打合。
ㄍㄡ ˇ ㄨㄟ ˇ ㄒㄩ ˋ ㄉㄧㄠ   
比喻任官太濫,或事物以壞續好,前後不相稱。見貂不足,狗尾續條。幼學瓊林˙卷四˙鳥獸類:美惡不稱,謂之狗尾續貂。
ㄕㄥ    ㄙㄜ ˋ ㄐㄩ ˋ ㄌㄧ ˋ
說話時的聲音和臉色都很嚴肅。晉書˙卷六˙明帝紀:大會百官而問溫嶠曰:皇太子以何德稱?聲色俱厲,必欲使有言。喻世明言˙卷四十˙沈小霞相會出師表:世蕃愕然,方欲舉手推辭,只見沈鏈聲色俱厲道:此盃別人喫得,你也喫得。
ㄔㄣ ˊ ㄔㄣ ˊ ㄒㄧㄤ    ㄧㄣ   
原指京都倉庫的糧食逐年增加,致陳糧上再堆陳糧。史記˙卷三十˙平準書:太倉之粟,陳陳相因,充溢露積於外,至腐敗不可食。後比喻因襲舊例,而無革新進步。
ㄕㄥ    ㄊㄤ ˊ ㄖㄨ ˋ ˋ
語本論語˙先進:由也升堂矣,未入於室也。比喻學問或技藝循序漸進,達到高深的境界。三國志˙卷十一˙魏書˙管寧傳:娛心黃老,游志六藝,升堂入室,究其閫奧。亦作登堂入室、入室升堂。
ㄏㄨㄚ ˊ ˊ ㄅㄨ ˋ ˊ
只開花而不結果。比喻虛浮而不切實際。左傳˙文公五年:且華而不實,怨之所聚也。漢˙王充˙論衡˙書解:夫人有文質乃成,物有華而不實,有實而不華者。
ㄇㄛ ˋ ㄕㄡ ˇ ㄔㄥ ˊ ㄍㄨㄟ   
形容思想保守,固守舊規矩不肯改變。亦作墨守成法。
ㄊㄧㄥ ˇ ˊ ㄗㄡ ˇ ㄒㄧㄢ ˇ
在窮途末路或受逼迫時採取冒險行動或不正當的行為。左傳˙文公十七年:鋌而走險,急何能擇。明史˙卷三三一˙西域傳三˙烏斯藏大寶法王傳:在官已無餘積,必至苛斂軍民,鋌而走險,盜將復發。或作挺而走險。
ㄗㄨㄛ ˇ ㄧㄡ ˋ ㄈㄥ ˊ ㄩㄢ ˊ
左右兩邊都能夠得到水源。指學道有得,即可得心應手,取用不竭。語本孟子˙離婁下:資之深,則取之左右逢其原。後比喻辦事得心應手或處事圓滑。清˙朱彝尊˙合刻集韻類篇序:紐分畛域,注相引證,庶乎取諸左右逢源矣夫。或作左右逢原。
新增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