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學成語

網站佈景


(共 10 個樣板佈景)
ㄖㄣ ˊ ㄉㄧㄥ ˋ ㄕㄥ ˋ ㄊㄧㄢ   
語本宋˙蘇軾˙三槐堂銘˙序:吾聞之申包胥曰:人眾者勝天,天定亦能勝人。世之論天者,皆不待其定而求之。指人為的力量,能夠克服自然阻礙,改造環境。喻世明言˙卷九˙裴晉公義還原配:又有犯著惡相的,卻因心地端正,肯積陰功,反禍為福。此是人定勝天,非相法之不靈也。
ˊ ˋ ㄅㄨ ˋ ㄕㄜ ˋ
形容罪大惡極,不可饒恕。元˙關漢卿˙竇娥冤˙第四折:這藥死公公的罪名,犯在十惡不赦。
   ㄎㄜ ˋ ㄑㄧㄢ    ㄐㄧㄣ   
語本宋˙蘇軾˙春夜詩:春宵一刻直千金,花有清香月有陰。比喻光陰極為珍貴。兒女英雄傳˙第三十回:就眼前這花兒酒兒,也還不同野草村醪,再逢著今日這美景良辰,真是一刻千金,你算所望皆全,無意不滿了。亦作千金一刻。
   ㄈㄢ ˊ ㄈㄥ    ㄕㄨㄣ ˋ
本指船張滿帆,一路順風而行。文明小史˙第十五回:依舊拉起布蓬,一帆風順,果然甫交午刻,便已到了蘇州。後泛指事情進行順利無阻。官場現形記˙第三十七回:不上兩年,又升湖廣總督,真是一帆風順,再要升得快亦沒有了。
ㄆㄨ ˇ ㄊㄧㄢ    ㄊㄨㄥ ˊ ㄑㄧㄥ ˋ
天下的人共同慶祝。南朝宋˙劉義慶˙世說新語˙排調:皇子誕育,普天同慶。亦作溥天同慶。
ㄉㄚ ˋ ㄏㄨㄛ ˋ ㄅㄨ ˋ ㄐㄧㄝ ˇ
十分糊塗、迷惑,不懂道理。語本莊子˙天地:大惑者終生不解,大愚者終身不靈。後用以指對事物感到非常疑惑,無法瞭解。宋˙陸游˙與趙都大啟:伏念某下愚無知,大惑不解,罪宜永斥。
ㄇㄚ ˊ ㄇㄨ ˋ ㄅㄨ ˋ ㄖㄣ ˊ
比喻對事物漠不關心或反應遲鈍。兒女英雄傳˙第二十七回:天下作女孩兒的,除了那班天日不懂,麻木不仁的姑娘,是個女兒,便有個女兒情態。亦作麻痺不仁。
ㄏㄨㄣ ˊ ㄏㄨㄣ ˊ ˋ ˋ
質樸厚重,嚴肅正大。清˙鄭燮˙范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三書:而春秋已前,皆若渾渾噩噩,蕩蕩平平。
ㄐㄧㄣ    ㄔㄢ ˊ ㄊㄨㄛ    ㄎㄜ ˊ
金蟬成蟲時要脫去殼。後比喻用計謀脫身。元˙馬致遠˙任風子˙第四折:諕的我五魂消,怎隄防笑裡刀,他待顯耀雄豪,亂下風颮,天也!我幾時能勾金蟬脫殼。紅樓夢˙第二十七回:如今便趕著躲了,料也躲不及,少不得要使個金蟬脫殼的法子。亦作脫殼金蟬。
ˇ ㄏㄨㄚ    ㄅㄚ    ㄇㄣ ˊ
五花、八門各指古代兵法中的五行陣、八門陣。後比喻形形色色、變化多端。儒林外史˙第四十二回:那小戲子一個個戴了貂裘,簪了雉羽,穿極新鮮的靠子,跑上場來,串了一個五花八門。
ㄊㄨㄟ    ㄐㄧ ˇ ㄐㄧ ˊ ㄖㄣ ˊ
將心比心,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。宋˙朱熹˙與范直閣:學者之于忠恕,未免參校彼己,推己及人則宜。清˙張惠言˙承拙齋家傳:以推己及人為門戶,以書策吟詠為圓囿,保吾天,全吾真,處而安焉。
   ㄆㄧㄣ ˊ ㄖㄨ ˊ ㄒㄧ ˇ
形容一無所有,十分貧窮。元˙無名氏˙舉案齊眉˙第一折:小生累次使人說親去,他見小生一貧如洗,堅意不肯。紅樓夢˙第四十七回:你知道,我一貧如洗,家裡是沒的積聚的。
ˋ ㄑㄧㄣ ˊ ㄍㄨ ˋ ㄗㄨㄥ ˋ
想要擒住或控制對方,卻故意先放鬆,讓對方鬆弛戒備,使更容易就範。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˙第七十回:大人這裡還不要就答應他,放出一個欲擒故縱的手段,然後許其成事,方不失了大人這邊的門面。
ˊ ㄒㄧㄚ ˋ ˋ ㄇㄥ ˊ
阿蒙,指三國名將呂蒙。原習武略,後聽從孫權勸說,篤學不倦,幾年之後,學識英博。見三國志˙卷五十四˙吳書˙呂蒙傳˙裴松之˙注引江表傳。後以吳下阿蒙比喻人學識淺陋。晉書˙卷一二七˙慕容德載記:垂謂之曰:汝器識長進,非復吳下阿蒙也。清˙李漁˙閒情偶寄˙詞曲部˙賓白:常有當儉不儉,因留餘幅以俟剪裁,遂不覺流為散漫者,自今觀之,皆吳下阿蒙手筆也。
ㄍㄨㄛ ˊ ㄙㄜ ˋ ㄊㄧㄢ    ㄒㄧㄤ   
形容花朵的嬌豔和氣味濃郁,或專門形容牡丹花的可貴。幼學瓊林˙卷四˙花木類:國色天香,乃牡丹之富貴。後指容貌美麗的女子。鏡花緣˙第三十四回:渾身玉配叮噹,滿面香氣撲人,雖非國色天香,卻是嬝嬝婷婷。亦作天香國色、天姿國色、國色天姿。
ˊ ˇ ㄌㄨㄣ ˊ ㄅㄧ ˇ
沒有相類似或可比擬的。舊唐書˙卷一二○˙郭子儀傳˙史臣曰:自秦、漢已還,勛力之盛,無與倫比。亦作無與為比。
ㄒㄧㄣ       ㄌㄧ ˇ ㄉㄜ ˊ
行事合情合理,心中則坦然無憾。東歐女豪傑˙第三回:原來我們只求自己心安理得,那外界的苦樂原是不足計較。
ㄔㄨㄥ ˊ ㄐㄧㄢ ˋ ㄊㄧㄢ    ˋ
脫離黑暗,重新見到光明。比喻受壓迫的人得到自由,被冤屈的人得到伸雪。三國演義˙第二十八回:周倉頓首告曰:倉乃一粗莽之夫,失身為盜,今遇將軍,如重見天日,豈忍復錯過。初刻拍案驚奇˙卷二十四:見外邊傳說仇家爹媽祈禱虔誠,又得夜珠力拒妖邪,大呼菩薩致得神明感應,帶挈他們重見天日,齊來拜謝。亦作重睹天日。
ㄩㄝ    ㄈㄚ ˇ ㄙㄢ    ㄓㄤ   
語本史記˙卷八˙高祖本紀:與父老約,法三章耳:殺人者死,傷人及盜抵罪。原指漢高祖入咸陽,臨時制定三條法律,與民共守。漢書˙卷二十三˙刑法志:漢興之初,雖有約法三章,網漏吞舟之魚,然其大辟,尚有夷三族之令。後泛指事先約好或規定的事。兒女英雄傳˙第二十二回:因姑娘當日在青雲山莊有一路不見外人的約法三章,早吩咐過公子沿路無事,不必到姑娘船上去。
ㄉㄠ ˋ ㄇㄠ ˋ ˋ ㄖㄢ ˊ
學道的人,容貌莊嚴肅穆。亦指外表莊重嚴肅的樣子。後用以形容外表故作正經,而心中實不如此。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˙第一○四回:因看見端甫道貌岸然,不敢造次,所以只打聽忌吃什麼?亦作道貌凜然、岸然道貌。
新增資料